吳坤濱

「大男人嘛,總覺得跟太太出門牽手很彆扭,但自從生病後需要旁人攙扶,就很自然牽起太太的手,因此在醫院大家都叫我們『神鵰俠侶』,」吳坤濱害羞地笑說,生病後對妻子只有滿滿的感謝,若沒有她無怨無尤的照顧,自己生理及心理上絕對無法承受如此大的壓力,吳太太為此回抱深情的眼神,看到這一幕,大家都融化了。

原本與妻子共同經營五金百貨,但2009年6月突然手指發麻,原以為是服用C肝干擾素的副作用,先至神經內科檢查,吃藥後卻無改善,但因對生活尚未造成太大不便,就也不在意。

直到2015年有天洗澡時在浴室摔倒,手臂完全舉不起來,先至診所看診,醫師檢查發現病因並不單純,隨即轉診至雙和醫院住院檢查,發現為脊髓內腫瘤所致,建議開刀治療,但因擔心手術風險高,決定至台北榮總諮詢第二意見,醫師看了報告,認為此手術困難度高,萬一術中若有不慎,恐有癱瘓危機,而當時吳坤濱仍行動自如,故建議等到症狀嚴重再嘗試手術治療。

對吳坤濱而言,原本就對手術治療抱持保守態度,聽完北榮醫師的建議彷彿得到諭令,決定繼續與疾病和平共處;但對吳太太來說,「脊髓內『腫瘤』」是癌症的代名詞,為此,吳太太認真研究各式對癌症病人有益的飲食療法,甚至在家種植高達16種芽菜,起初每天打6杯精力湯,直到吳坤濱苦苦哀求「草味太重,真的不太好喝,」才漸漸從3杯減少到2杯。

雖爾後得知「脊髓內腫瘤」與癌症無關,「但人家說喝精力湯對身體好啊,所以就繼續打精力湯給他喝囉!」吳坤濱聽聞太太對精力湯的評論,臉上雖帶點苦笑,嘴上卻甜甜地說:「是啦,太太說的都對,我會繼續喝。」

時序進入2017年,吳文濱再度感到雙手既痠又麻,做任何事都極為吃力,完全無法自理生活,這才驚覺應該要積極面對病況,以免症狀持續惡化。

因此,吳坤濱夫婦開啟全省跑透透求醫的歷程,包括前往台大醫院、三軍總醫院、汐止國泰綜合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林口長庚醫院、成大醫院等,也彷彿神農氏嘗百草,只要能讓手部力量恢復,任何昂貴的治療都不放過。

當逛遍全台醫學中心,病況卻無起色,吳坤濱選擇回到台北榮總,時隔兩年再次進行全身檢查,發現脊髓內的腫瘤消失了,卻從醫師口中得到一個新名詞「脊髓空洞症」,令夫妻倆更加恐慌,「代表我的病況惡化了嗎?」

在參與台北榮總的術前會議時,醫師建議透過傳統手術切除神經,但聽到「傳統手術」四個字,吳太太認為這世上一定還有更新的術式,「若有必要,我也願意散盡家財帶著先生到國外治療,」故發揮名偵探柯南的精神,上網搜尋所有與脊髓空洞症相關的治療方式,在查到林志隆醫師可藉由新式「第四腦室引流手術」治療後,便決定驅車南下,尋求新式手術的可能性。

「當找到林志隆醫師時是2017年7月,但因醫師要出國,所以決定延到10月開刀,」吳太太說,林志隆醫師凡事親力親為,擔心出國期間患者術後需要諮詢、求助無門,故決定延後開刀時間,術後林志隆醫師有問必答,也讓他們夫妻倆十分安心,認為這是發病10年來做過最正確的決定。

「以病人的立場,當然希望開刀後能恢復生病前的樣子,」吳坤濱不諱言,認為開刀後症狀恢復約六成,尤其在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的復健室,認識歲數相仿、曾任銀行高階主管的夥伴,看著對方開刀後右腳痠麻無力,漸漸惡化僅剩左手和脖子以上能順利活動,即便復健十幾年,症狀並無好轉,再回頭看自己,就更加惜福,珍惜自己現在的狀態。

吳坤濱說,復健過程十分辛苦,經常看到其他復健夥伴做復健時邊哭邊大叫,雖然自己也很想大聲怒吼,「但若喊叫有用,我一定叫得最大聲,」為了讓活動力能夠一天比一天更好,再回頭看看一路扶持、從未喊苦的太太,希望帶著她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咬著牙,再困難的復健課程,也要努力執行。

或許是年紀漸長的關係,這幾年自覺行動愈來愈不方便,走路平衡感差很多,手部力氣也變得很小,原本右手還可以正常寫字,現在右手已經完全沒觸覺。吳坤濱說,因為病情拖太久,造成的神經損傷已經不逆,只要盡力維持,不要讓健康惡化,就是最好的結果。

現在的生活平淡充實,吳坤濱說,因為生活已經無法自理,凡事都需要他人從旁協助,所以非常感謝太太這一路無怨無悔陪伴在身旁。雖然現在能夠自己做的事情已經不多,生活範圍在家居多,但偶爾還是會跟朋友出門散散心,轉換一下心情。

「怎麼可能不怨嘆老天嘛,」這十多年來偶有負面情緒,但學會面對它、接受它,並配合醫囑積極治療,吳坤濱說,雖然不知道剩下的日子還有多少,但只要每天按表操課,學著感恩、感謝,「其實日子也沒那麼難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