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6: 脊髓空洞症手術風險很高嗎?

隨著科技進步及醫學知識快速累積,現代化醫療及手術在觀念及設備儀器上都有突破性的發展。決定手術是否成功的因素,不僅止於醫療科技、外科團隊的精湛手藝,更包括手術前後醫療團隊的悉心照護、風險評估和危機處理,而病患對於疾病的瞭解及風險的評估,以及對治療計畫擬定的參與程度,更是決定醫病關係和治療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手術風險是指開刀後30天內,分為早期(第0~48小時)、中期(術後第3~8天)和晚期(一個月內)。任何手術都有一定風險,加上每個人體質因素,手術效果也會不同,如病患先前已存在內科問題,有可能因手術而惡化,或是先前隱而未現的心血管疾病問題,可能因麻醉及手術潛在的風險而浮現。

所謂的手術風險,是指病患可能會死亡,或發生嚴重併發症;手術效益是指預期病人術後會得到明顯改善,因此無論是何種手術,都必須平衡風險及效益。因此,以整體考量而言,若脊髓空洞症手術能改善病患的健康,並提升生活品質,則會建議進行。

由於脊髓病變的周邊血管及神經分佈較密集,故脊髓空洞症手術風險較高,必須經由經驗豐富的醫療團隊執行,才能降低手術風險。基本上脊髓空洞症大多採微創手術,在顯微鏡的輔助操作下,搭配最新的神經導航系統及數中神經監測,術中不太會損傷周圍重要結構,且術後傷口小、恢復良好,經評估有意接受手術的病患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