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8: 什麼是疼痛科?哪些情況需要看疼痛科?

疼痛是一般人最常見的一種症狀,也最容易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它不是一種病,但是是一種警訊,告訴我們身體的某一個部分正在遭受傷害。一般而言疼痛發生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休息,一旦休息沒辦法讓疼痛消失或減輕,就需要去接受進一步的治療。至於要去找神經內外科、骨科、復健科或家醫科,就視個人就醫的方便性而定。

但是這十幾年來有針對疼痛的診斷及治療而成立的疼痛科,可以全面性的針對疼痛去找出相對的治療方式。疼痛科的範疇包括退化性疾病(如退化性關節炎、五十肩、下背痛、肌筋膜症候群、頸椎腰椎長骨刺),神經性(如皰疹後神經痛,糖尿病神經痛、三叉神經痛),手術或創傷後(如脊椎手術失敗症候群、人工關節術後疼痛、複雜性局部疼痛症候群),癌症疼痛跟中樞系統產生的疼痛(如纖維肌痛症)。

1. 退化性疾病:姿勢不良的惡性循環肇禍及老化造成
國人常見的腰痠背痛,多因脊椎退化合併姿勢不良所導致,除了脊椎之外,脊椎附近的肌腱、肌肉、椎間盤也會受傷,導致支撐力降低,形成惡性循環。若不需馬上開刀,會建議進行藥物控制,若做針灸、復健都無效,也可以嘗試神經阻斷術減輕不適。

2. 各種神經痛:莫名產生的疼痛,藥物改善效果有限
許多神經痛無法以手術治療,嚴重神經痛患者可能也無法透過止痛藥或是鴉片類藥物止痛,因為藥物碰到某些神經異常放電的情形改善效果有限,反而是搭配抗癲癇、抗憂鬱的藥物來輔助止痛,才能稍微改善。

3. 手術或創傷後疼痛
因神經沾黏、繼發性椎間盤突出、脊椎融合後癒合不良、脊椎不穩定與椎間盤退化,以及心理層面等因素,在術後仍然持續出現腰背痛。通常可以藉由影像導引硬脊膜外注射、脈動式射頻電磁波、高頻熱凝療法等方式緩解症狀。

4. 癌症疼痛:綜合一般疼痛及神經痛,適當止痛輔助治療
很多人認為止痛藥過量對身體不好,但適當止痛可讓患者不會因疼痛而限制活動,且療程會讓患者更不舒服,若沒有適當止痛,恐使患者排斥更進一步的抗癌處置。若藥物調整都無效,可考慮進行相關神經阻斷,假設部位太多或成效都不好,可裝設體內給藥機。

5. 纖維肌痛症
主要症狀為慢性廣泛疼痛與壓痛,患者常抱怨身體到處在痛,做了一堆檢查找不出確切原因。其他臨床常見的共病症包括憂鬱症、焦慮症、睡眠障礙、疲勞無力、頭痛、顳顎關節障礙症、麻木刺痛、大腸急躁症、忘東忘西、無法專心等,通常醫師會開立止痛藥,幫助降低發炎及減輕痛感,也會開立抗憂鬱劑或抗癲癇藥物,以調控神經的放電反應,避免神經系統過度放電,還要搭配適度運動、均衡飲食、改善生活型態,才能提升生活品質。

總之疼痛一旦發生,第一步驟就是要充分的休息。若是休息後疼痛依然沒有減輕,就需要進一步找醫師治療。找出造成疼痛的背後原因才能針對病因做適當的治療,無論是使用藥物、復健、中醫針灸或是傳統療法都有它一定的成效。但是若發覺治療之後疼痛的程度更加加劇,譬如造成四肢的無力或肢體的障礙,就需要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來決定是否需要手術或者是介入性的治療,這樣才能早一點解決疼痛的病因,並減少很多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