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疼痛是一種保護的機制,讓我們能夠更遠離直接的傷害以及減少傷害的程度。但是慢性疼痛就會造成日常生活的阻礙以及造成精神情緒方面的障礙。下背痛是我們現代人最容易產生的困擾。下背痛可依據好發年齡、疼痛位置、症狀,並搭配理學檢查、影像學檢查來鑑別診斷下背痛常見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肌肉韌帶及神經的損傷。
一、背肌拉傷
- 好發年齡:20~40歲
- 疼痛位置:下背、臀部、大腿後側肌肉的位置
- 症狀:局部壓痛,脊椎活動受限
- 治療方式:使用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放鬆肌肉,或透過熱敷、超音波、雷射、徒手治療改善疼痛,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二、椎間盤突出
- 好發年齡:30~50歳
- 疼痛位置:下背,有時傳到下肢,多為單側
- 症狀:彎腰或坐著時會加重,站立時會減輕。有時會伴隨麻木及溫度感覺異常的現象。
- 治療方式:口服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物理治療、硬膜外類固醇注射、嚴重的情況可能要進行椎間盤切除術,以及神經固定融合手術。來減少神經的壓迫。
三、退化性骨關節炎
- 好發年齡:大於50歲
- 疼痛位置:下背,有時傳到下肢,多為雙側
- 症狀:走路時會加重,坐著時會減輕
- 治療方式:物理治療、增生注射治療、雷射治療
四、僵直性脊椎炎
- 好發年齡:15~40歳、男性居多、有遺傳性
- 疼痛位置:胸椎以及薦腸骨關節
- 症狀:清晨僵硬,活動後會減緩,休息後加重
- 治療方式: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免疫調節製劑、生物製劑
五、感染
- 好發年齡:任何年齡,好發於有慢性病如糖尿病,腎臟病,肝硬化等病患
- 疼痛位置:腰椎、薦椎
- 症狀:發燒、敲痛,可能伴隨神經學檢查的異常
- 治療方式:抗生素治療,嚴重的如敗血症或神經損傷的情況需要手術清創治療
一般的情況可以先找家醫科或復健科做初步的評估及治療,若是有關於肌肉韌帶的問題可以找骨科。若是有神經損傷的情況如感覺異常,肌肉無力可以直接找神經內外科醫生去評估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