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大體老師是培養醫學生知識與態度的基石,而為罕病所苦的患者,則是年輕主治醫師奠定實力的恩師。
「他雖生病40多年,除了樂觀,更有鋼鐵般的意志」,談及六年前過世的老伴,林許貴春語氣中盡是驕傲,即便先生因病不良於行,甚至最後無法自理生活,但他化身肉體菩薩,自願作為醫療團隊的研究對象,協助解開罕病脊髓空洞症之謎,嘉惠亦為此病所苦的患者。
林欽元,民國66年一場職業災害,徹底改變他的人生。林欽元原本擔任全自動電焊工程師,某天因同事操作的機台故障,前往協助處理時,卻不知機台螺絲已鬆動,不幸遭電焊手臂壓傷,造成8根肋骨斷裂、腰椎1、2節壓迫神經。事發當下先送往衛福部台北醫院(昔省立台北醫院),但因病況過於危急,再轉送台大醫院緊急開刀治療,用鋼釘植入兩支支架,成了名副其實的「鋼鐵人」。
當時兩人育有2個孩子,林許貴春同時懷有5個月身孕,林欽元術後在台大醫院住院治療4個月,直至妻子即將臨盆,主動向醫師要求出院,「孩子要出生了,我必須肩負照顧妻兒的責任」,所幸當時醫師評估恢復狀況不錯,才得以順利返家。
林許貴春笑說:「但他也沒真的幫上忙啦!」對林許貴春來說,先生返家、孩子出生,真正的挑戰才開始,因先生沐浴需旁人協助,三個年幼的孩子也仰賴她的照顧,「當時等於照顧四個孩子」,但牙一咬,也就撐過這段兵荒馬亂的日子。
兩年後,隨著傷勢穩定,林欽元重回工作崗位,改從事教學工作,但好景不常,民國75年因不慎在家跌倒,導致當年開刀植入的鋼釘斷裂,此時只能以輪椅代步,但硬頸的他為了不讓家人擔心,決定「自己的傷自己顧」,直到7年後因脊髓積水,導致臀部長褥瘡,林欽元已無法自行清理,才告知太太,「當時傷口摸起來像菜瓜布,無論怎麼挖他都沒感覺」,林許貴春驚覺事態嚴重,立刻拖著先生赴醫治療。
起初北部的醫師將褥瘡當作一般外傷處理,住院一個月左右,林欽元受不了枯燥乏味的生活,決定返家自行照顧傷口,不料一年後褥瘡復發,就近掛桃園長庚家醫科,但因就診人數過多,改赴林口長庚整形外科,因當時的整形外科主任患者眾多,須排隊三個月才能開刀治療,故改由剛升主治醫師的高煌凱醫師看診。
「高醫師非常熱心又親切,一看到先生的狀況,認為應該治本,才能擺脫褥瘡之苦」,故介紹同期的神經外科醫師,才開啟許家與林志隆醫師20多年來的緣份。
當時年輕的林志隆醫師發現門診不少患者為脊髓空洞症所苦,但國內尚無有效的治療方式,故兩度赴美進修,並自創「空洞-第四腦室」引流手術方式,在取得林欽元的同意後,將其案例發表於國際期刊,吸引國內外醫師對脊髓空洞症的關注。
「我先生當時很阿莎力,二話不說自願當實驗品」,林許貴春回想起來,因為當時病急亂投醫,只要聽到哪邊有不錯的補品,就會直接買回家,但吃了都無效,因此聽到手術可能對病情有幫助,便決定背水一戰,也因為手術相當成功,讓他們對林志隆醫師更有信心。尤其林醫師赴美進修期間,曾經一度改由別的醫師接手治療,但一看到林醫師回台看診,便立刻改掛門診,可說是林志隆醫師的死忠粉絲。
林欽元生前共開過6次大刀,包括腦幹2次、胸椎1次、腰部3次和膝蓋1次,雖然每當看到醫院的標誌時,因為內心緊張,血壓都會飆升至200mmHg,但他仍保持鎮定,絲毫不顯畏懼之色,甚至到接受「空洞-第四腦室」引流手術時,不需麻醉、直接上陣,「換作是我,早就嚇得暈過去了」,林許貴春說。
林欽元接受第一次「空洞-第四腦室」引流手術後,肢體力量恢復不少,在家也認真執行復健運動,病況一度好轉,但過了一年多,因為管子移位,需再次開刀,但第二次術後林欽元狀況不如以往,甚至原本三周電擊三叉神經一次的療程,因為痛到受不了,必須每周都赴醫院電擊,令他苦不堪言,決定放棄任何治療,讓老天決定餘命的日子。
林欽元受傷後,夫妻倆的生活變成「男主內、女主外」,林許貴春白天出門工作時,林欽元會幫忙整理家務,甚至煮好晚餐等太太回家。在家也絲毫不浪費時間,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就是運動,「雖然短期內看不到效果,但只要一段時間沒動,就會明顯退步。」即便到後期,林欽元的手腳都動不了,仍會請太太幫忙綁上安全帶,讓他能夠坐著進行手腳復健。
憶起林志隆醫師的好,林許貴春說,先生曾因褥瘡問題接受皮瓣手術,但因傷口照護不易,醫護人員甚至只在病房門口觀望,使她氣得乾脆自己來;反觀先生曾因膝蓋問題送急診,但骨科病房滿床,正當林許貴春在急診室求助無門時,林志隆醫師二話不說,立刻提供一張神經外科的床位,並協助找骨科醫師安排開刀治療,每天查房時,更順道關心先生的恢復狀況。
為此,林許貴春說:「每當想到前方還有無數的難關,心中充滿無助,但仍有人竭盡全力協助我們度過,從這一刻起,我們這輩子只相信林志隆醫師。」
在人生盛年罹病,林欽元曾怨嘆老天爺為何要這般折磨他,也曾開玩笑:「一定是上輩子欠這些醫師人情,現在遭人以刀具伺候。」但當看到枕邊人無怨無尤地擔起所有重任,林欽元更不敢鬆懈,凡事親力親為、積極復健,除了透過佛經沉澱身心,也迴向予所有提供協助的醫護人員,過世前一個月不斷向身邊的人道歉、道謝、道別,2016年於睡夢中辭世,享壽72歲。
「老伴過世這三年來,從來沒有進入我的夢中,我知道,他一定無牽無掛地到佛菩薩身邊了」,語氣雖然充滿不捨,但想起40多年來兩人相互扶持的回憶,林許貴春仍是臉上掛著甜甜的笑容。
即便先生過世後,每當愛相髓脊椎神經病變關懷協會舉辦活動,都會看到林許貴春在場邊穿梭,以過來人的經歷鼓勵其他病友和家屬,「病友們千萬不要把自己看作殘障者,能做的事情要盡量自己做!」像是畫家吳淑真,林許貴春鼓勵她要積極正面,心情保持開朗,「因為笑也一天、哭也一天啊!」
回首過去40年的生活,「可能我神經比較大條啦!」林許貴春說自己個性比較大喇喇,當事情發生也沒有太多負面想法,直覺是一肩扛起家計與全家人的健康,「因為先生對自己也很好,夫妻本來就是互相的嘛!」她也提醒照顧者,即便再忙再累,一定要保有自己的興趣,並隨時找樂子,只要時間允許,任何活動都盡量參加,「因為活得開心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