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家欣

我是閻家欣,我是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人」,我有自己的潛力及特質,只要不放棄,我也可以做到最好,雖然上帝為我關了一扇窗,但我還是可以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這已經是不知道第幾次進到這個充滿藥水味的地方,來來回回已經數不清了。」家住桃園的34歲閻家欣,發病至今已近廿年,最早發病的時候是高一,慢慢發現自己沒有辦法跑步,直到高二升高三的那一年暑假,腳越來越沒力氣,經過大小醫院各式各樣的檢查,才發現是脊椎中長顆東西。在醫生建議下接受手術治療,開完刀就在醫院裡努力復健、電療,只希望能快點好起來。在努力、辛苦一陣子之後,閻家欣的雙腳也慢慢恢復走路能力,出院返家休養一段時間後,就回到學校繼續完成高中學業。

因為爸爸中風,高中畢業後,閻家欣一直想趕緊上班賺錢貼補家用,讓父母過上更好的日子。但母親不捨愛子的孝心,堅持再辛苦也一定要供應閻家欣讀大學,在拗不過母親堅強的意志下,閻家欣妥協了。因為當時對未來相當迷茫,他隨便選了個科系就讀,因為不是喜愛的科系,漸漸的,曠課好像也成了家常便飯。直到大二那年,閻家欣愕然發現自己的腳又開始慢慢沒力,回到了大醫院檢查,醫生也說不出復發的原因,但因為有第一次的經驗,這一次閻家欣也沒有將異狀放在心上,心想反正對讀書也沒有多大興趣,剛好藉此辦休學。

與此同時閻家欣到一家刺青店打工,但因雙腳已經完全無法行走,所以再安排開第二次刀,本以為這次手術後,只要像第一次積極復健,就能跟之前一樣恢復,但是萬萬沒想到,這次開完刀後,竟然連大小便的感覺都消失了。當下閻家欣非常害怕,擔心自己是否從此失去行走的能力、會不會連大小便的功能也保不住?霎那間對未來感到很無助,沒有辦法想像未來會變得如何,只希望這一切都是假象,只是在做一場夢。但彷彿也知道,自己可能永遠都這樣了。

「人家說,我的情況比被雷劈中還低,沒想到我才20多歲,就連著被雷劈二次,我不停捫心自問,『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會這樣?』」閻家欣無奈說道。

那時候的他,心情非常低落,開始漸漸地封閉自己,躲起來不跟外界聯絡,那時候不僅不見朋友,甚至連電話也不接,因為不想讓別人看到這自己落魄、失落的一面。在閻家欣動完第二次手術後,因緣際會在一位朋友的介紹下,進入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在那裡,有一群和閻家欣一樣下半身癱瘓的病友,在中心辛苦的做著生活重建、職業訓練,但他們的臉上竟然都掛著微笑,說話時充滿自信,絲毫不會唯唯諾諾,這樣的情景帶給閻家欣相當大的衝擊,「原來生病並不可恥,也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力量重新建立生活。」

漸漸的閻家欣接受了事實,也在那邊跟著學習,不再自怨自艾,勇敢的面對自己,學習未來的日子該如何經營。「生命的功課都有輕重緩急,對我來說,趕快找到工作,幫忙減輕家中經濟負擔,我責無旁貸。」

因為喜愛刺青,閻家欣回到當初打工的店拜師學藝,會愛上刺青的原因,閻家欣說:「因為刺青帶給我安定的力量,讓我有勇氣對抗病魔。」而他也讓他的師父黃世嘉在背上刺了「觀世音菩薩灑淨露」圖樣,希望藉由觀世音菩薩的露水,沖洗掉脊髓中的積水。

閻家欣說,他事前完全沒向師父透露病情的嚴重程度,師父居然刺了一幅與他現狀相對應的圖騰,無形中大大增加自己對復原的信心,「彷彿真有菩薩庇佑」,師徒還約定要一起參加德國柏林世界刺青大展,無奈老天爺捉弄,閻男在比賽前夕病情加劇,雙腿突然無法站立癱瘓,只得含恨作罷。

閻家欣又接受了數次的脊椎手術及放射線治療,儘管術後病情獲得控制,但惡性腫瘤帶來的劇痛,真的讓他很難受,經常因背部痛到坐立難安、夜不成眠,幾乎天天都要到急診室報到打止痛針。最後實在疼痛難耐,且擔心長期打止痛針會有洗腎的風險,為了不依賴藥物,決定到亞大醫院尋求林志隆醫師協助,手術切除下半身約8成的神經,讓他不必天天飽受疼痛之苦。

「林志隆醫師告訴我,我所生的病是『脊髓惡性星狀細胞瘤』,在醫學上又稱『脊髓空洞症』,屬於罕見疾病,發生原因不明,目前的醫學技術並沒有辦法完全治癒,只能控制病情。但是我知道儘管腫瘤無法完全治癒,雖然自己依然無法行走,但是我的上半身仍能活動,我還是能證明自己的價值,為我自己寫出人生精采的一頁。」閻家欣希望藉由自身故事,激勵更多患有「脊髓空洞症」的病友,不要被病魔擊倒,努力為自己開啟新的人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