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頸部疼痛可分為上後頸部及下後頸部疼痛,上後頸部通常伴隨後枕部頭痛,一般以頸因性疼痛治療。下後頸部疼痛則常伴隨一側或兩側肩膀麻痛,有時也會感到上肢無力。
當下頸部疼痛產生且持續一段時間後,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是否伴隨肩膀麻痛,甚至上肢無力等症狀(上肢麻酸痛至手指)
‧是否有頸部僵硬感
‧是否有壓痛點
‧是在單側,兩側或中央
‧什麼情況引發疼痛
‧是整天疼痛或是每天某一時段才發生疼痛
‧是否因某次外傷後才發生
若合併有肩膀麻痛,甚至上臂痠麻,有可能是神經壓迫所致,必須赴醫透過詳細的神經學檢查,再輔以核磁共振攝影,才能釐清病變的原因。
經檢查後,若是姿勢不良引起,則改變姿勢,並透過藥物和復健治療即可。若下後頸痛的原因,來自頸椎神經病變,且症狀合乎手術之適應症,在復健治療幾週後仍不見效果時,則可以透過手術治療。現今手術技術及醫療器材的進步,頸椎手術已屬於安全手術,大幅降低併發症及神經後遺症。
手術採用脖子前方的路徑進行,在顯微鏡的協助之下,清除壓迫神經的椎間盤或是骨刺的結構,以達到充分的減壓。至於人工椎間盤的置入是否採取活動式或固定式的人工椎間盤,取決於椎間盤的高度以及骨刺形成的多寡,並考慮關節面活動的穩定度,來作為人工椎間盤的選擇適應性。活動式的人工椎間盤不一定優於固定式的人工椎間盤。
當然,若是選擇活動式人工椎間盤,就不需要術後戴頸圈一到兩個月,可以得到比較好的活動度及舒適度。手術時間大約兩個小時,住院時間約三天就可以緩解症狀。當然開刀後下巴會有麻木的現象以及吞咽比較困難的情形,會在術後一到兩個禮拜後慢慢緩解。最重要的還是頸部姿勢的維持,盡量避免長時間低頭,減少頸椎神經的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