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5: 長期腰痛、下背痛找不出原因,可能是小面關節發炎!

有些患者因為長期腰痛、下背痛赴醫檢查,但做了各種檢查卻幾乎正常,甚至做了核磁共振檢查都沒有明顯的神經壓迫,最後才發現為小面關節發炎造成慢性發炎引起的的疼痛。


小面關節位於脊椎結構的後面,來連接上下兩節脊椎的穩定性,可以幫助下背、腰椎的穩定,以及維持腰椎的前後運動。當小面關節受傷時,會出現腰痛、早上起床或是久坐起身時,突然僵硬無法動彈,也可能合併大腿到膝蓋後側的麻痛。這種疼痛與一般坐骨神經痛不同,會出現單側或雙側的疼痛,但沒有腳無力及麻木的狀況,嚴重時因為沒辦法支撐上下兩節的脊椎穩定性,可能會導致脊椎退化或脊椎滑脫。

小面關節炎的治療可以透過復健、口服藥物或注射、震波治療、高頻熱凝療法等方式,除了治療外,平時也可多做深蹲,加強訓練核心肌群,有效分擔小面關節的壓力,使小面關節不再長期慢性發炎,減少之後可能接受脊椎固定手術的可能性。

One comment

  1. 我就是後腰椎疼痛,有照X光片,博愛門診說我是骨刺,但去亞大門診林醫生說是腰椎發炎,讓我覺得擔心,還是相信林醫生說的話,經過治療有改善膝蓋軟骨缺損也有好轉了,很感恩林醫生的治療,判斷力是正確。

Comments are closed.